- · 《中学生作文指导 》收稿[05/28]
- · 《中学生作文指导 》投稿[05/28]
- · 《中学生作文指导 》征稿[05/28]
- · 《中学生作文指导 》刊物[05/28]
高中作文教学之有效阅读方法探究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高中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搞好作文教学对语文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,但是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精力,学生的作文水平却一直不见起色。笔者认为其中
高中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搞好作文教学对语文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,但是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精力,学生的作文水平却一直不见起色。笔者认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高中作文教学的无序、无趣和无系统性,而这恰恰跟阅读效率低下有着重要的关系。
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”,杜甫结合自己的创作体验,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写好文章的妙方,而当下许多学者也都主张“读中学写,以写促读”的教学观点。可见,阅读对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。而目前,虽然许多高中一线教师都认识到了这一点,但是往往理论有余,实践不足,对阅读教学缺少落到实处的具体操作和指导,直接导致学生的阅读效率低下。有鉴于此,笔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,从阅读指导、阅读组织和阅读反馈三个方面进行尝试,以摸索有效的阅读途径,来探索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模式。
一、 阅读指导
首先,我们应该明确这里的“阅读”指的是持续、深入和系统的整本书阅读。为何选择整本书阅读的方式?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》明确提出“整本书阅读与研讨”的概念,并指出了其重要意义“通过阅读整本书,拓展阅读视野,反思自己的阅读习惯,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,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,提升阅读鉴赏能力……”。
阅读书目如何选择,这是阅读指导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。古今中外的著作浩如烟海,我们必须选择那些既能给学生带来深刻印象,又能促进学生思考,同时更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作品。那么究竟如何选择呢?笔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:(1)关注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高中生必读书目;(2)抓住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,从一些名师大家那里捕获读书信息;(3)结合自己、同事日常读书经验;(4)学生自我推荐。
有效阅读的基础环节是书目的选择和推荐。我们的做法是先进行分门别类。分类的目的,一是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,二是为了增强阅读的针对性。分类具有不同的方法,按照体裁分为诗歌类、散文类、小说类、传记类、评论类、艺术类、哲思类等;按照主题分为乡土亲情、传统文化、追忆古典、精神荒芜等等。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高一阶段侧重于诗歌、散文、小说等作品的阅读,高二阶段侧重于传记、评论、艺术类作品的阅读,高三阶段侧重于美学、哲学、思辨类作品的阅读,这样分类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兴趣、学习任务和接受能力等因素。而每一学期我们也制定一个关于阅读主题的计划,例如,高一第一学期我们制定了这样四个阅读主题:无悔青春、人间真情、乡土情怀、城市文明,我们推荐的作品有《平凡的世界》《此生未完成》《人间草木》《自在独行》《我的阿勒泰》《古典之殇》《精神明亮的人》等。寒假也是一个完整的时间,当然应该利用起来读书。我们可以推荐与上一学期阅读主题相关的其他著作,例如,跟“乡土情怀”相关的刘亮程的《一个人的村庄》,我们规定学生利用寒假时间把它读完。
编排好阅读书目以后,我们还要计划好阅读时间,例如,高一第一学期有五个多月的时间,我们要合理分配好阅读每本书的时间。因为《平凡的世界》是一本“大部头”,所以分配的时间是一个月,而《人间草木》《自在独行》因为篇幅较短,我们要求学生在一个月之内将它们读完。
需要强调的是,我们的阅读有效开展的一个保证是师生共读。在阅读活动中,教师担当的绝不仅仅是发号施令的角色,教师也是活动重要的参与者。在共读的过程中,教师最好先将推荐的作品读完,只有教师先读懂、读透作品,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,才能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摩擦出更多的思想火花,而且这对学生的阅读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。
二、 阅读组织
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唐江澎曾经如此感叹:“一所学校,这个本该是阅读普遍发生的场所,而生活于其中的师生有多少活动与时间,在精神上与阅读发生过关联?”我们不禁思考,高中阶段迫于教学任务和考试成绩的压力,我们给予学生阅读的时间真是太少了。
有效阅读想要顺利开展,必须具有放手给学生阅读的勇气!我们的做法是,每个星期至少给学生一节正课去阅读,即使是高三。当然根据高中阶段不同时期的教学任务,我们可以灵活安排,比如高一年级教学任务相对轻松,学生又是打基础的阶段,一个星期可以安排两节阅读课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,遇到风和日丽的天气,我们还会组织学生到学校的花园长廊下、水池边、操场上,在大自然的怀抱中,体会不一样的阅读感受。
文章来源:《中学生作文指导 》 网址: http://www.zxszwzdzz.cn/qikandaodu/2021/0111/728.html
上一篇:高中物理教学中学法的培养与指导方法探析
下一篇:隔代家庭教育的新特点及指导策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