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中学生作文指导 》收稿[05/28]
- · 《中学生作文指导 》投稿[05/28]
- · 《中学生作文指导 》征稿[05/28]
- · 《中学生作文指导 》刊物[05/28]
激趣开源拓宽作文生活化之路贴鼻子游戏写作教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叶圣陶先生说:“生活就如源泉,文章犹如溪水,源泉丰盈而不枯竭,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。”这句话形象地点出了作文内容与生活的关系,作文内容的“新鲜血液”源于学生实际
叶圣陶先生说:“生活就如源泉,文章犹如溪水,源泉丰盈而不枯竭,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。”这句话形象地点出了作文内容与生活的关系,作文内容的“新鲜血液”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供应。许多学生怕作文主要是因为生活阅历不丰富,又不注意留心观察生活。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,我设计了这节“贴鼻子”游戏作文指导课。一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乐趣,解决作文无材料可写的问题;二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能力,初步理解场面描写要注意点面结合。
片段1:兴趣是第一任老师
当我宣布“请出本节课的新朋友……”并张贴没有鼻子的喜羊羊、美羊羊、灰太狼图片时,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,个个跃跃欲试。我问:“谁来贴?”一双双小手在我面前挥舞着。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兴奋点,我采取了“抓阄选人”的方法,由班长首抓,依次进行。
片段2:班长开始抓阄
“你能跟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抓阄的吗?”
“我把手探进了小筐里,左右摸索着,刚好摸到一个小球。我揉了揉它,可是觉得它并不想跟我走,于是我继续寻找着。呀!这是个大球!我毫不犹豫地捏住它,高高举起……”班长郑丽瑾和同学们分享着抓阄带来的快乐。
这时,我趁机指出从“探”字可以看出班长的小心翼翼,用词巧妙。
随即,有同学说:“老师,我觉得‘它并不想跟我走’这句话也很好,是拟人句!”
“还有,‘毫不犹豫’这个词也很恰当!”
“那个‘捏’字更好!郑丽瑾生怕它会偷偷溜走……”
瞧,一次小小的抓阄,一段简单的文字,一句简短的提示,让孩子们沉浸在快乐的学习中。
片段3:贴鼻子、说场面
随机采访:
1.你蒙上眼睛后什么感觉?系得紧吗?使劲睁眼,看到了什么?
2.蒙上眼睛头脑还像平时一样清醒吗?有什么不一样?
3.从座位到黑板前这一段路,你是怎么走的?为什么要那样走?平时你是怎么走路的?
4.在贴鼻子的时候,你根据什么判断鼻子的位置?你是怎么贴的?当时你一边贴,一边心里有没有嘀咕?嘀咕什么?
5.当时教室里的场面怎样?
两次贴鼻子过程,我采取了动静结合——第一次,观看者可以给参与者提示,双方都可以自由表达眼观、耳听、心想。第二次,取消提示,参与者凭感觉贴鼻子,台下同学做到“观棋不语”。
这样,人人参与,畅所欲言,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,他们释放心灵,进入写作的亢奋状态,有感而发地实现了自由表达。
反思:
1.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。游戏作文为学生创设情境,激发情趣,帮助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欲,激励孩子在愉悦中提高认识,发展思维,发展语言。
2.游戏必须学生喜欢才能收到效果。我发现如果学生喜欢游戏内容,他们的主动性便很强。在游戏中,平时好动好玩的学生积极性最高,他们当然也在老师的鼓励下写出了难得的作文,内心充满了“成功感”。而平时乖巧听话的学生,则显得拘束,作文写得干巴巴的,缺乏激情。那么是不是说对平常乖巧的学生“游戏作文”的办法就不适用呢?正相反,更有必要用。他们往往表达能力较强,但表达的内容四平八稳,用游戏激发他们表达鲜活的感觉,应是我们老师的职责。
3.“游戏作文”只是一种手段。通过游戏作文,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作文观念。教师要把活动的空间扩大到家庭、社会生活中,让语文、习作生活化,充满情趣。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浓厚的写作兴趣是推动学生写好作文的动力。作文教学中,教师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,创设具体生动的作文情境,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,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。
叶圣陶先生说:“生活就如源泉,文章犹如溪水,源泉丰盈而不枯竭,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。”这句话形象地点出了作文内容与生活的关系,作文内容的“新鲜血液”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供应。许多学生怕作文主要是因为生活阅历不丰富,又不注意留心观察生活。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,我设计了这节“贴鼻子”游戏作文指导课。一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乐趣,解决作文无材料可写的问题;二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能力,初步理解场面描写要注意点面结合。
片段1:兴趣是第一任老师
当我宣布“请出本节课的新朋友……”并张贴没有鼻子的喜羊羊、美羊羊、灰太狼图片时,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,个个跃跃欲试。我问:“谁来贴?”一双双小手在我面前挥舞着。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兴奋点,我采取了“抓阄选人”的方法,由班长首抓,依次进行。
文章来源:《中学生作文指导 》 网址: http://www.zxszwzdzz.cn/qikandaodu/2021/0429/870.html
上一篇:试谈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
下一篇:小学中段作文教学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