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中学生作文指导 》收稿[05/28]
- · 《中学生作文指导 》投稿[05/28]
- · 《中学生作文指导 》征稿[05/28]
- · 《中学生作文指导 》刊物[05/28]
激情写作有方法随心起舞真作文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如今,很多学生面对作文,望而却步,但求高山流水遇知音。身为教师,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课,如何在学生的心湖上重新激起醉人的涟漪,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。在此,笔者试结合
如今,很多学生面对作文,望而却步,但求高山流水遇知音。身为教师,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课,如何在学生的心湖上重新激起醉人的涟漪,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。在此,笔者试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及效果,总结出激励学生作文的三种方法,分述如下:
一、教材导航引诗情
天地诗心,诗文创作是写作的一部分,在绚烂多姿的文学圣殿中,诗词之美是无与伦比的。实践表明,在开启各种写作文体之前,以教材的诗词内容导航,其产生的激“情”作用是极大的、迸发式的。
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组,是综合性学习“轻叩诗歌的大门”专题,我准备以此为契机,和学生一起于“诗海拾贝”,“与诗同行”。徜徉在诗的国度,学生由起初的懵懂陌生,逐渐变得心潮澎湃:倾听《太阳的话》,观赏林叶间《白桦》那“银色的光华”,感受《西江月》蛙声阵阵的醉人,以及《天净沙·秋》意境的寂寥明朗……慢溯诗歌的海洋,学生意气风发、兴致高昂。
在品读《给诗加“腰”》一文时,学生竟对“轻风细柳,淡月梅花”一句加“腰”的意外之趣产生了浓厚的兴致。课上,学生认真揣度,纷纷举手发表看法;课下,学生围拢过来,继续兴致勃勃地探讨加“腰”的意趣……彼情彼景至今难以忘怀。
借课本导航引路,随着语文教材改版随机应变,常思常新。统编本七上第一单元专题是“四季美景”,在品鉴“古诗四首”之后,结合书后拓展,带领学生开展《千里明月,千里同心》咏月专题活动,继而用“奇思妙想耽佳句”的诗文之美激发学生、感染学生。
很多学生跃跃欲试,课下开始搜集自己喜欢的诗歌,归纳整理,并尝试写诗。不久,班级的第一本诗集便诞生了。诗集中,学生最初的创作还很稚嫩,在多次的研讨中,很多学生跃跃欲试,其创作水平逐渐有了提高,心智也逐步得到了历练,比如三名学生创作的《钗头凤》前后对比:
第一首:
人闲处,心不悟。几经诱惑零食不触。夜漫长,月光寒。玉床霜冷,彻夜难眠。烦!烦!烦!
作业多,未写完。一曲《凉凉》唱不完。心已决,泪未干。秋雨频来,心神不定。慌!慌!慌!
第二首:
旧中国,山河破,血流成河南京祸。圆明园,失国宝。割地赔款,丧权辱国。弱,弱,弱。
新中国,发展旺,相约北京人歌唱。神舟五,飞天梦。改革开放,人民安康。强,强,强!
第三首:
昨夜风,今日愁。独见西风人空守。沾罗衣,倚栏休。一帘幽梦,几处寒柳。候、候、候。
断桥边,江水流。安得湖中泛小舟。惊起愁,无处收。绿地如透,人已消瘦。忧、忧、忧!
随着时间的推移,班里很多学生爱上了写诗,有几个学生还着手挑战古诗文体,比如代浩同学创作的《咏梅》一诗,便散溢着几分古人风韵:
晓风林山雪一梅,秋泣冬打寒中辉。
不怕晴撒消香腹,泪化残红亦是魁。
如今,看着学生在漫游诗海中蜕变,诗意的创作,诗意的书写人生,我倍感欣喜。是啊!我们本不是诗人,然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,因为生命本就是诗意的存在。
实践出真知,诗情的引领,是开启写作之门的敲门砖。“看似枯燥艰涩的古诗词原来都可以这么有趣,将日常用语提炼成一篇考场作文又有何惧?”学生们感慨万千,议论纷纷。
二、选材把脉述真情
诗意的写作是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,然而大多时候,我们必须面对严酷的应试作文题。如何引导学生在应对此类作文时做到从容不迫,再续佳话?如何将学生幕后创作的热情搬到台前,继续随心起舞?我想,平日为学生“选材把脉”是关键。每遇一道作文题,对学生有话可说,欲罢不能的前期引领,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,培养学生活跃思维、驾驭素材的能力。作文教学中,我主要设计了三种让学生有话说的作文形式:
(一)把握脉搏
每一道作文题,不见得起步时即要求学生追求“高、精、尖”,追求立意深远。只要学生在最初的写作中有兴趣、愿意写,即是成功了一半。如何让学生乐此不疲地创作呢?比如,我顺应学生的关注同伴心理,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的相关作文题:建议学生自设情景,用上全班同学的名字,编辑成一篇情景作文;读完中考考查名著《水浒传》《西游记》后,将班里的同学设置成书中的某些人物角色,选择某段情节,加入自己的想象,编写作文。这样,既可以促进学生读书,又可以激发学生创作热情,一举两得。接下来,还可以搭建学生与亲人沟通心声的桥梁,在学完《我的童年》后,我布置了一项“采访我的爷爷奶奶”的作业,鼓励学生回家采访老人的童年生活,采访后写一篇采访心得;引导叛逆期的孩子和父母有效沟通,安排了学生和爸爸妈妈互通一封信的作文,互诉心声,增进交流,收到了良好的效果。
文章来源:《中学生作文指导 》 网址: http://www.zxszwzdzz.cn/qikandaodu/2021/0623/946.html
上一篇:文章新意从何来
下一篇:要把金针度与人我的作文教学教研之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