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要把金针度与人我的作文教学教研之旅

来源:中学生作文指导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7-07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初试锋:苦练写作打基础 我是1979年春节后开始任教的,距今已有37年。除了教过两年半小学语文,其余都是教初中。我似乎天生就是教书的料,任教半年,就引起片区的关注——两次统

初试锋:苦练写作打基础

我是1979年春节后开始任教的,距今已有37年。除了教过两年半小学语文,其余都是教初中。我似乎天生就是教书的料,任教半年,就引起片区的关注——两次统考,我所带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成绩大大优于同类学校,作文成绩更是遥遥领先。半年后,校长就要我带毕业班。一年后,毕业升学考试,我创造了马山镇历史上的奇迹:在全镇23所小学(包括公办小学)中,我带的班语文成绩名列第一,全班44名学生全部考入裁缝中学,而相邻的几所小学只有个位数的升学率——那时还没有普及义务教育,小升初差不多要淘汰一多半人(想一想,人口高峰期的23所小学仅有3所规模不大的初中)。一下子我声名鹊起,当年就被评为先进教师,还在全镇暑期培训班上介绍经验。全镇教育系统都知道,那个濠林小学有个名叫大海的很厉害的小伙子。

我是个中学都没有读完的回乡青年(初中因病休学半年,高中因为交不起5元的学费辍学半年),整个中小学阶段都在十年“文革”期间。“文革”末期,领袖著作就是我们的语文课本,学习心得就是我们的语文作业,多数时间是下乡帮生产队干活。由于字写得好,经常被教务处叫去刻蜡纸,从而避免了很多劳动的苦役,也因此看到了发配在此的几位语文老师的文章,感觉与报纸上的风格不一样。特别是张汝清老师(后成为荆州市特级教师)的短论,表达简洁,文采斐然,字里行间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,它深深地影响了我的写作教学。

那期间,同学间传看的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——《童年》《在人间》《我的大学》震撼了我的心灵,没想到经历如此坎坷的穷孩子还能成为文学巨匠!我们常常围绕书中的情节和句子进行讨论,牵挂着主人公的遭际和命运,从中获得了极大的精神力量,在那个文化荒漠的年代奋力前行!

高中毕业后的两年,我曾辗转于多个水利工地劳作,不时被各级指挥部抽调去办刊,采编、誊抄、排版都是我一个人。每当墙壁或模板上的十多篇诗文粘贴完,都会引来众人围观,得到很多赞赏。

可以说,我在入职之前,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实践的磨炼,写作素养得到迅速提高。此后通过自学进修(6年的专本学习),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。我以为:教师的写作素养是作文教学的第一素养,一个写作能力不高的人,是很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。

巧寻“米”:体验感悟双萃取

教初中后,除了阅读,我下功夫最大的仍然是作文。这一方面是源于小学里教作文的成功,另一方面是源于个人认识。我总觉得,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最主要标志还是会写文章。可是,我把教小学的经验移植过去,却没有得到预想的成功,最初的一年我甚至遇到了很大的困难。随着初中课程的逐渐增多,学生学语文的时间愈来愈少。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学生写作素材的匮乏。长期单调的学校生活和学习负担的逐年加重,导致学生与社会基本隔绝,有人谓之“两头不见日光,一天不见社会”。每逢作文,多数学生抓耳挠腮,无从下笔。

到哪里去找“米”下锅?这就成为我作文教改的中心问题。

如何让学生体验、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,让时代生活突破既有教育的藩篱,让新鲜的素材融进家庭中、飞进教室来?我主要采取了两条措施:

一是写好日记、周记,记录好自己的生活。这样的作业,我总在第一时间批改,及时反馈,以此提高他们日常叙事的能力。

二是采风,办好文学社刊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每逢星期天、节假日,我骑上自行车带领我的“浅草文学社”成员穿街走巷,跑遍了周边的乡镇,游览了很多名胜古迹。那时学校的安全形势没有像现在这样严峻,我们的采风活动一直很顺利,它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素材,初步改变了作文无“米”下锅的窘境。他们据此写的文章,不少登上学校《浅草》文学社刊。

但是,学生习作多浮于生活的表面,普遍“缺钙”。时间一长,师生俱感疲惫。而且后来狠抓校园安全,采风活动便完全停顿下来,于是逼迫着我另想办法。我苦苦探寻着,尝试给学生的写作“加钙”,注入思想的因子。

我时常阅读时文,开阔学生的思想视野。每

遇好的文章,我总是第一时间拿到班上去读,还让学生抄写。加上他们自己获取的,三年下来,每人一厚本摘抄笔记,成为享用一生的财富。

这期间,中央电视台开播的《东方时空》《焦点访谈》,成为我开展作文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:《东方时空》子栏目《生活空间》“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”,其体验性、纪实性,是学生学习记叙文的好帮手;《焦点访谈》以其精短的陈述、锐利的评论,锻造了学生的思想。两个栏目交互作用,给学生带来现实的冲击力,是既有的语文课程无法实现的。我让他们学习类似手法,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尝试讲述“我们身边的故事”“我们的焦点时刻”,前者以叙为主,后者以议为主。一段时间后,学生的叙议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学生作文指导 》 网址: http://www.zxszwzdzz.cn/qikandaodu/2021/0707/955.html



上一篇:激情写作有方法随心起舞真作文
下一篇:作文宜从绚烂始

中学生作文指导 投稿 | 中学生作文指导 编辑部| 中学生作文指导 版面费 | 中学生作文指导 论文发表 | 中学生作文指导 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中学生作文指导 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